內容摘要:作者:朱凌峰,林文洪,吳衛真,譚建明,倪榕
作者:朱凌峰,林文洪,吳衛真,譚建明,倪榕
目的分析經尿道等離子雙極前列腺電切術(TUPKRP)后尿道外口狹窄產生的原因,并探討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方法對12例發生尿道外口狹窄的患者采用尿道外口擴張、尿道外口切開,對最近56例施行TUPKRP患者采用預防性尿道外口切開及加強術后尿道外口的護理。結果所有術后發生尿道外口狹窄的患者均治愈,采取預防措施的患者術后均未發生尿道外口狹窄。結論尿道外口狹窄是TUPKRP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但可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一旦發生,定期尿道擴張術處理安全有效。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電切術;尿道外口狹窄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ausesofexternalorificestricturefollowingTUPKRP,andtodisc
內容摘要:
作者:徐庚昌瞿平吳桂文呂軍仇小凱
作者:徐庚昌瞿平吳桂文呂軍仇小凱
目的探討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治療下尿路梗阻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采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尿道內切開電切治療下尿路梗阻,包括前、后尿道狹窄或尿道閉鎖和女性尿道內徑口狹窄2例共18例患者(不包括BPH)。結果18例下尿路梗阻患者均1次手術成功,無中轉改開放手術的病例;手術時間為25—90min,平均為50min,術后隨訪3—12個月均排尿通暢,無尿道再狹窄或閉鎖。結論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治療下尿路梗阻能迅速準確切開,切除狹窄疤痕,具有低溫切割,出血少,術后再狹窄機會少等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下尿路梗阻雙極等離子尿道內切開
下尿路梗阻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但其治療較困難,再次狹窄梗阻一直困擾著泌尿外科醫師。恢復尿道的連續性,狹窄疤痕的切開、切除,防止術后疤痕的再次形成是治療成功的關鍵。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采用雙極等離子電切治療下尿路梗阻18例,全部患者均得到隨訪,治療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18例下尿路梗阻(不包括BPH)患者。其中16例為男性,2例為女性,年齡32—80歲,平均50.3歲,病程3個月一15年,平均20個月。狹窄部位:前尿道狹窄11例,后尿道狹窄5例,女性尿道內徑口狹窄2例;外傷性狹窄6例,炎性狹窄5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5例。狹窄長度0.3—2.1cm。10例有多次尿道擴張史。男性患者均通過逆行尿道造影、膀胱尿道造影或尿道探子會師等檢查明確下尿路梗阻部位及長度;女性患者術前經膀胱鏡檢查見膀胱頸后唇呈堤壩狀隆起,肥厚僵硬,粘膜光滑、蒼白缺少血管,明確診斷。
1.2治療方法:采用英國佳樂(Gyrus)經尿道雙極等離子(SP-PK)電切鏡及SONY影像監視系統和等離子雙極柱狀電極、環狀電極、F27外鞘、0度鏡、30度鏡,360度旋轉連續沖洗電切鏡。連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生理鹽水持續沖洗,尿道鏡窺視下,仔細觀察狹窄閉鎖端疤痕、假道等情況,仔細辨明精阜位置,避免進入假道,必要時以輸尿管導管或斑馬導絲引導,再將等離子電切鏡經尿道插入至狹窄處遠端,在引導下先用等離子柱狀電極分別從3點及9點作多點切開狹窄段尿道,邊切割邊推進尿道鏡,通過狹窄段進入膀胱。換用環狀電極,將切開處不規則瘢痕切除,使狹窄尿道表面盡量光滑完整,邊切邊止血,保持視野清晰,充分擴大通道,使狹窄段尿道內腔稍大于正常尿道,形成一平滑通道。若狹窄段較長或狹窄程度較嚴重,直視硬性擴張較困難,可用輸尿管氣囊擴張管擴張,使氣囊通過狹窄部位停留擴張:尿道閉鎖段較長者采取經膀胱造瘺口向后尿道插入尿道探子.引導經尿道等離子電極切開并修整。手術結束時,應達到以下標準:F27電切鏡在尿道內移動無明顯緊握感,壓迫膀胱時被動排尿通暢,F20導尿管可順利插入膀胱。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視具體情況留置導尿管1-4周。14例患者拔尿管后視排尿情況而行尿道擴張。女性患者經尿道插入雙極等離子電切鏡切除膀胱頸后唇5-7點間隆起增厚組織,長度約1.5cm-2cm,行分次薄層切除,深度至可見頸部環狀纖維切斷,同時使膀胱三角區與后尿道成同一平面,約0.5-0.8cm。
2結果
本組18例下尿路梗阻患者均1次手術成功。無中轉開放手術的病例;手術時間為25—90min,平均為50min。術后出血<100ml;術后4例隨訪3—12個月均排尿通暢,14例術后行定期尿道擴張至1年,殘余尿均低于15ml。無尿道穿孔等并發癥,無尿道狹窄或閉鎖復發。
3討論
3.1下尿路梗阻常由先天性因素、炎癥、外傷、術后瘢痕形成等原因所致。其狹窄的癥狀可因其程度、范圍和發展過程而有不同。主要的癥狀是排尿困難,嚴重時甚至出現尿毒癥。非手術治療辦法主要依賴于尿道擴張,其后也應定期行尿道擴張,預防再次狹窄。尿道擴張不宜在尿道有急性炎癥時進行,并在嚴格無菌條件下進行,擴張忌用暴力,且尿道擴張對于長段或多段狹窄及伴有假道等復雜性尿道狹窄很難奏效,有時還會造成新的創傷和假道。
非手術治療失敗或不適宜采用非手術治療的尿道狹窄患者可選用合適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很多,主要有尿道外口切開術、尿道內切開術、尿道狹窄段切除重吻合術、狹窄段尿道冷刀切開術、尿道成形術、尿流改道術等。醫生可依賴自己的經驗,患者狹窄的情況和所具有的醫療條件自主選擇。Steeakamp等[1]認為,狹窄段<2cm者可選用尿道內切開術或單純尿道擴張術:狹窄段為2-4cm者可試用尿道內切開術,一次內切開術失敗后即選擇開放手術;狹窄段>4cm者首次應選擇開放手術。但由于開放式的手術治療,創傷大,術后并發癥較多,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較高,臨床處理較為棘手,且手術成功率低,不是理想的治療方法,而單純的尿道內切開術的復發率又很高,因此,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損傷小、切割準確、患者痛苦少、術后恢復快、可重復使用、療效確切的手術方式。隨著微創外科的發展,新的醫療器械的進步,外科醫生有了更好的治療疾病的器具,減輕了病人的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雙極等離子電切[2]是一項新的腔內電切技術,是繼第一代的單極電切鏡及第二代的汽化電切鏡研發出來的第三代電切鏡,和前兩代電切鏡相比,等離子電切鏡具有不可比擬的優點:使用起來安全可靠,治療時間短,容易掌握,適用面廣,不沾刀,減少了誤切;切割準確,增生的前列腺組織與前列腺包膜的阻抗有差別,增生的腺體阻抗低,容易切割,而包膜的阻抗高,同樣功率下有切不動的感覺,因而提高了切割的安全性;有限的熱穿透,僅70℃即可產生切割,對周圍組織損傷小,減少了尿道膀胱的刺激;使用生理鹽水作為沖洗液,避免了經尿道電切綜合征發生;節約了成本,明顯減少術中沖洗和術后膀胱沖洗,縮短了帶管時間和住院時間,術中術后護理時間明顯縮短。等離子柱狀電極的工作電極為雙極,一個是工作電極,另一個是回路電極,在兩個電極之間構成一個高頻回路,不需加用負極板;因此,電流產生了動態離子作用于組織而獲得電汽化的效果或電凝效果。等離子柱狀電極細小,可在狹窄的尿道內靈活操作。伸縮自如,達到精確汽化切除瘢痕組織。等離子作用于組織的表面,與等離子接觸的組織變成蒸氣,使較深層的組織形成了3-5mm厚的均勻的電凝層,并迅速地使深層的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閉合而獲得止血效果。
內容摘要:目的探討等離子體尿道內切開治療尿道狹窄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方法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柱狀電極汽化治療尿道狹窄62例。均為男性,年齡17-77歲。病程6個月-45年,狹窄長度0.2-3cm,術前在尿道鏡下將導絲經尿道狹窄段置入膀胱,沿導絲行放射狀多點切開入膀胱。結果本組62例中3例改行恥骨上膀胱切開聯合腔內切開。2例出現尿外滲,行陰囊切開引流。其余均腔內手術1次成功。尿道可順利置入F18-22導尿管。置管2-4周,拔尿管后均排尿通暢,定期行尿道擴張并隨訪。結論雙極等離子尿道內切開是治療尿道狹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探討等離子體尿道內切開治療尿道狹窄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方法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柱狀電極汽化治療尿道狹窄62例。均為男性,年齡17-77歲。病程6個月-45年,狹窄長度0.2-3cm,術前在尿道鏡下將導絲經尿道狹窄段置入膀胱,沿導絲行放射狀多點切開入膀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eolj.com.cn),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