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先簡單闡述了信息技術教育是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對教育領域提出的新要求,同時闡述了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性及其結構,緊接著論述了如何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字: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 網絡時代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如今,社會己進入了信息時代,世界正面臨著高科技產業化形成的知識經濟的時代變遷。它大大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己不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為社會對一個人的素質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在教育領域里出現了一場深刻變革──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便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那么學生的綜合素質結構是怎樣的?它包括了哪幾方面?它跟信息技術教育又有何關系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學生綜合素質的結構。簡單地可以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結構分為學習小主人、生活小主人、社會小主人、創造小主人四個方面。每個方面按照知識、能力、人格發展分三個維度,體現著小學教育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基礎作用和21世紀的時代要求。其中,“學習小主人”各個維度包括的層面有:組織學習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獨立作業能力,知識擴展能力和求知欲、主動性、自信心;“生活小主人”系列包括:自理能力,自護能力,服務能力和獨立性、主動性;“社會小主人”系列包括:參與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自治能力和合作性、主動性、責任感;“創造小主人”包括:認知、思維的通暢性、變通性、精密性、獨創性和好奇心、想象力、挑戰性和冒險性。
以上簡述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結構,那它與信息技術教育又有何關聯呢?
信息技術在小學里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手段等各方面跟其它學科有很大的差異。作為課程,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成為必需,而且由于信息技術教育貼近現實,有著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實效性,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環,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而素質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此,可探索如何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在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為“學習小主人”
信息技術課可操作性比較強,因此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就需要主動學習,要敢于動手,這就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會主動學習,信息技術對于孩子們來說既新鮮又好玩,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一年級小朋友數空中飄舞的氣球;玩乖乖熊游戲;幫小蜜蜂評選采蜜模范;玩有趣的益智游戲;在愉快的心情中孩子們學會了信息技術學科以外的學科知識。小學生的興趣源于好奇心,計算機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了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教學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開始學習如何上INTERNT網,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教會學生使用網絡,就是教會了學生在21世紀發展和生存的手段。學習了網絡知識課后,學生們大開眼界,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增強了。通過在網上搜索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如,有些學生對科普知識很感興趣,于是,就主動地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內容,看有關機器人,星球等知識。喜歡汽車的學生,可以到沃爾沃公司的網頁上,看多種多樣的汽車,了解汽車的結構;喜歡電視的學生,可以從鳳凰衛視的網頁上一覽主持人的風采;有的從網上觀看國內、國際新聞;有的查看到國內外文學名著;有些學生喜歡動物,就瀏覽一些動物網站,加深了對動物的了解,知道了國家保護動物有哪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由此,可見,在網絡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為“學習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