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論文摘要:毛澤東的理論教育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面挖掘和闡述。《毛澤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論文摘要:毛澤東的理論教育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面挖掘和闡述。《毛澤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毛澤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評介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的黨。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自覺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宣傳、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歷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自從“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就成為中國人民拿起馬克思主義這個思想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推
內容摘要:
論文摘要: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站在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從適應社會全面進步和個人全面發展的要求,科學預見綜合國力競爭的發展趨勢,提高干部的執政能力,粉碎“西化”、“分化”政治圖謀等角度,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論文摘要: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站在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從適應社會全面進步和個人全面發展的要求,科學預見綜合國力競爭的發展趨勢,提高干部的執政能力,粉碎“西化”、“分化”政治圖謀等角度,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論文關鍵詞:江澤民;馬克思主義;教育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通過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新實際,開辟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新境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新認識。
一、站在黨和國家前途與命運的高度。“旗幟問題至關重要”
20世紀90年代前后,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某些仇視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和人士期待著“東歐倒,蘇聯倒;蘇聯倒,中國倒”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1997年,中國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對那些持“領導人變,政策變”習慣性思維的人來說,也對以后的中國是否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透露出疑問。中國向何處去?中國打什么旗?江澤民同志指出,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中國一定要高舉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他說:“在當代中國,有了這面旗幟,有了這個精神支柱,一個有五千萬黨員的大黨才會有更加堅強的戰斗力,一個有十一億人口的大國才會有更加強大的凝聚力。”而且經驗表明:“形勢越復雜,任務越繁重,斗爭越尖銳,我們就越要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能變。這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了這個主心骨,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要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要搞得更快更好,國家要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關鍵在黨,關鍵在于保持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為此,最根本的是堅持不懈地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特別是縣以上領導干部。江澤民同志認為,有了這一條,其他事情都好辦。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只有通過全面的經常的教育,才能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礎、筑嚴思想政治防線。無論是提高干部隊伍的素質,還是防范腐敗問題、防止和糾正用人問題上的不正之風,都要堅持教育在先。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歷來把思想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并以此作為提高自身凝聚力、戰斗力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和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堅持拒腐防變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江民同志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在全黨系統地深人地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的教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黨的基本知識的教育。進行這‘三個基本’教育,一定要貫穿黨性教育,突出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武裝廣大黨員”。
要加強對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思想活躍,但缺乏實踐鍛煉和政治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還不穩固。教育決定著他們的成長,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培養和造就千百萬忠誠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是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問題。江澤民同志強調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加強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加強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的教育,加強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科學理論的基礎,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這樣,才能增強青少年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要說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如果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那就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而這種片面性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的軌跡”。青少年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江澤民同志提出一定要發動全社會來做。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則是鞏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果、完成人的終身教育的重要保證。
二、體現社會全面進步和個人全面發展的要求。“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
社會主義不僅要實現經濟繁榮,而且要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通過對1956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出現的曲折和反復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鄧小平徹底否定了“越窮越革命”、“越窮越光榮”的極左思想,提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繼而號召全黨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盡快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現狀。經過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總體上提前完成了解決“溫飽”的經濟奮斗目標,但是我們在教育上又出現了很大的失誤,這集中表現在放松了對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現象。江澤民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生活空虛,社會風氣敗壞,也不是社會主義。”“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這就說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通過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參與綜合國力的競爭與較量。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
長期以來,綜合國力中包括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綜合國力的競爭與較量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文化力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重要。江澤民同志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和內容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民族優良傳統的發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和鞏固,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等,而思想教育工作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承擔著特殊的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大力培養民族凝聚力一方面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大黨,這樣的大國,這樣人口眾多的民族,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如果沒有以正確理論為基礎的強大的精神支柱,那末,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將是不可想像的,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談不上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變沉重的人口負擔為人力資源優勢,已經成為關系到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突出問題。根本的出路就是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也是我國的現實選擇。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經濟、技術實力方面的劣勢在短期無法得到根本改變,但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揚己之長,補己之短,我們就能在激烈的綜合國力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內容摘要:
論文摘要:江澤民同志安全倫理思想是在科學判斷中國安全生產問題的歷史方位基礎上形成的。江澤民同志安全倫理思想的內容主要有安全倫理責任論、“生命價值至上”論和人文倫理關懷精神。它是面向2l世紀“人性化”全球化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全面建設“安全型”小康社會的人倫指針;堅持和改進中國人權事業的建設、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強大理論武器。
論文摘要:江澤民同志安全倫理思想是在科學判斷中國安全生產問題的歷史方位基礎上形成的。江澤民同志安全倫理思想的內容主要有安全倫理責任論、“生命價值至上”論和人文倫理關懷精神。它是面向2l世紀“人性化”全球化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全面建設“安全型”小康社會的人倫指針;堅持和改進中國人權事業的建設、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強大理論武器。 論文關鍵詞:江澤民;馬克思主義;安全活動;安全倫理 江澤民同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eolj.com.cn),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