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近年來,我部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一直保持較強的吸引力,學生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覺地把自己的思想統一在黨的政策方針上來,同時,能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觀察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可以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樹立學生世界觀、培養學生的處理社會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創造力方面頗有建樹。
一、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及學習收獲情況
近三年半來,全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打分情況如下:
年份 | 04-05-1 | 04-05-2 | 05-06-1 | 05-06-2 | 06-07-1 | 06-07-2 | 07-08-1 |
平均分 | 85.1 | 85.3 | 89.1 | 87.4 | 90.9 | 89.8 | 89.54 |
上述評分總體趨勢是逐年提高,到上學期為止,平均分數比04年總體提高4.34個百分點。2006年4月,我部對全校學生抽樣進行調查,了解其學習情況,共發出問卷227份,收回問卷227份。調查顯示,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教師上課教學優秀和良好二項——優良率(或滿意率)達88.66%;認為通過學習“有較大的收獲,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一定收獲”二項合計的收獲率為87.19%。雖然我們的統計是不完全的統計,但也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卓有成效的。
在學生的具體評價意見方面,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法靈活,富有創造性,使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曾學龍教授);“教學靈活,理論聯系實際、知識面廣,給學生很多教益”(徐滿澤講師);“教學效果好,縱橫哲學天地,通曉人生道理”(饒異講師);“語言生動,富有幽默感”(賀佃奎副教授)等。同學也提出一些意見,如多媒體教學不夠,課件制作方面有欠缺等。
二、學生入黨情況——以人文社科系為例
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情況可以拿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情況作一衡量。向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比率高,說明學生學習情況良好。目前,全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的學生有人,占全校總學生人數的 %。
以人文社科系為例,該系06級全體學生61人,至目前為止已經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人52人,比率為85%;07級07級共78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7人寫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比率為73%,其中06級已經有3人已經成為預備黨員。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組織社會實踐情況
近年來,我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同時,加強社會實踐的教學。從03年開始,我部每年組織學生到井岡山、瑞金、延安等地參加社會實踐。如07年下半年與黨委組織部等聯合組織大學生黨員學理論征文活動,獲獎的學生黨員40人到井岡山參觀學習。圍繞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06年開始,我部按照“05方案”的要求,在全校開設了德育實踐課程,這在全國高校是個創新。具體情況如下:首先,我部在信息學院03年級試點,探索了大學生德育教學的實踐課程,并在試點后于2006年正式在06級學生中全面開設《大學生德育實踐概論》課程。課時安排為36課時(其中課堂講授6課時,實踐課時為30課時),共2個學分。教材是由我系曾學龍、賀佃奎、張齊學三位教師主編的《大學生德育實踐概論》。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實踐德育,強化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及創造力,促進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提高品德、出成果并學會做人。
本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實效性,操作性。首先通過6課時的理論學習,了解德育實踐的內涵與過程,增強參與德育實踐的自覺性。繼之,通過課外德育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實際體驗中增強學生的德性、智慧,并培養一些相關的社會生活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要講清楚,即把實踐的目的、要求、內容安排、組織形式及方式方法向學生講清楚,使學生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參與實踐。二是要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參與實踐。三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
具體的安排是這樣的,首先,安排有關的教師對全校學生進行德育實踐課的課堂教學,為6個學時。然后采取靈活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集體組織的活動,如社會調查活動、支農活動,三下鄉活動、志愿者活動;也可以是自行進行的,如勤工助學、獨立社會考察等各種形式,活動進行后,要求學生寫出社會實踐報告、調查報告或社會體驗報告,并根據報告的質量計學分,成績優良的計2學分;參加了符合大綱要求的實踐活動量,并寫出合格的體會的記1學分。教師成功指導一篇德育實踐報告記6學時的工作量。
近二年來,我系先后組織了全校各年級的學生1500多人在省內進行參觀、,組織了約150多名學生到省外,如井岡山、延安、瑞井、內蒙、百色等一大批革命紀念地進行“紅色旅游”,組織了行政管理專業30多名學生赴番禺進行社會調查活動;校團委,也組織了大批青年志愿者進行活動,組織了數批學生進行“三下鄉活動”;學生利用假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社會調查活動。這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實踐能力,也豐富了我校的德育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2006年,我們指導成功指導學生德育實踐報告20多篇,并公開出版了反映德育實踐成果的著作《教學相長育新人》(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
四、落實“05”方案對教學團隊建設的促進
通過落實“05”方案,我部涌現出一批優秀教師。如04年,曾學龍教授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獎,05年和06年學校舉行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賀佃奎副教授獲得一等獎,張齊學講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06年和07年我校兩次評選學校教學名師,曾學龍教授和劉名貴教授先后獲得學校教學名師獎,07年曾秀蘭副教授獲得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獎。08年,我部8位教師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案競賽和教育成功案例競賽中獲得13項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此外,有4位教師先后評為學校優秀黨員,初步形成了一個團結奮斗的教學團隊。
五、存在問題
1、教學效果還不夠平衡,存在波動現象;
2、教師和學生參與德育實踐的積極性還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