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外側端骨折;肩鎖關節脫位;鎖骨鉤鋼板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治療鎖骨外側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的方法。方法:臨床治療28例均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并修補喙鎖韌帶。結果:隨訪6個月~18個月,平均9個月。全部骨折愈合良好,未發現內固定松動從肩鎖關節脫位者。切口一期愈合,有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結論:鉤鋼板內固定結合肩鎖喙鎖韌帶修補治療鎖骨外側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鍛煉,無并發癥,關節功能恢復快,療效滿意。
[關鍵詞]鎖骨外側端骨折;肩鎖關節脫位;鎖骨鉤鋼板
鎖骨外側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是臨床上常見的損傷,治療方法比較多。大多須擇至治療,尤其是ALLmanv2Ⅲ度肩鎖關節脫位,不適當的處理容易遺留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等不良后果。因而手術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以往的很多手術方式均因固定的穩定性不良,難以使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運動和功能煅煉,無法獲得持久滿意的效果。我們自2001年7月至2005年8月應用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付位及鎖骨外側端骨折28例,經隨訪治療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齡20歲~54歲,平均31歲,鎖關節脫位17例,鎖骨外側端骨折8例,骨折并脫位3例。受傷原因:車禍23例,摔傷5例,患者均在傷后3d內行手術治療。
1.2手術方法采用臂叢麻醉,仰臥位患側墊高,切口自肩峰外側緣經肩鎖關節至骨外側端,暴露骨折或脫位后予以復位,將鋼板的肩鎖鉤端插入肩峰后下方,尖鉤插入肩峰后下方,用螺釘將鋼板固定于鎖骨上,對肩鎖關節的杠桿原理,只需將肩鎖鉤內固定,術中注意鉤鋼板的外側均應緊靠肩峰下骨皮質插入肩峰下,使其位于肩峰骨與骨膜間鉤住肩峰,以免損傷肩峰下滑囊修復喙鎖段肩鎖韌帶,重疊縫合三角肌及斜方肌。術后無需外固定,1周后開始行肩部功能鍛煉[1]、采用頸叢麻醉,患者墊高,從肩峰至鎖骨作長約8cm橫向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顯露鎖骨外側端從肩鎖關節。用復位鉗將脫位的肩鎖關節做臨時復位固定,在肩峰入鎖骨鉤鋼板緊貼鎖骨上方的骨皮質,用直徑3.5mm螺釘4枚固定修復喙鎖韌帶。修補關節囊,重疊縫合三角肌與斜方肌。術后頸腕吊帶保護患肢,3d后去除內固定物。骨折稈要待X片顯示骨愈合方可取出鎖骨鉤鋼板[2]。
2結果
本組28例住院時間12d~20d,平均16d。隨訪6個月~18個月,平均9個月。術后15d~20d,肩關節活動基本正常。恢復工作和體力勞動時間為術后2個月~4個月,平均3個月。所有病例無內固定松動、斷裂,無明顯肌萎縮及再脫位,肩部外觀無畸形。所有患者術后切口均一期愈合,6周復查肩關節活動均正常,局部無疼痛。6個月后拆除肩鎖鉤鋼板后脫位無復發,也可不拆除鋼板,對肩關節功能無影響,所有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無痛、無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