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納教育”已經成為潮流,勢不可擋。全納教育是“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它從關注部分學生到關注所有學生,從關注個體到關注全體,從關注知識到關注合作。在我國,因為“全納”,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對于智障等特殊學生已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由于經濟等方面的條件制約絕大部分地區都只能將殘疾特殊學生分“門”,而不能別 “類”。在教學中首先是個性與共性的問題無法統一;其次是教學的時間也無法保證;再次,由于重度學生沒有自控能力,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得不到保障。而在邊遠的貧困山區,這些矛盾顯得更為突出。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擬從五個方面予以闡述。
一、教育訓練干預
1.教育評估。依據《特殊學生系統康復訓練課程》中的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六大領域的內容對特殊學生現有水平進行評量,找出特殊學生發展的長期目標和最近發展區。
2.擬訂個別訓練計劃。個別教育計劃的執行能促進教師有效地、有組織地進行訓練活動,同時讓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又監督學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體現差異教育。
3.實施訓練。此步驟主要是落實個別訓練計劃中的長、短期目標,使特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達到最高的目標。教師需制定訓練時間表、安排個訓時間、設計教學活動、做好訓練記錄。
4.評價。評價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學生訓練后的反應,家長對訓練計劃的評價,對訓練工作的評價,總體意見和建議。
二、融入集體生活
特殊學生入學后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經驗準備,很難適應學校生活。如何幫助孩子自理、自立,盡快適應集體生活呢?
1.了解學生現狀,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依據《新生入學社會適應能力檢測表》,對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情感和學習意識等領域進行篩查測試,并分析記錄。請家長填寫《學生個人成長檔案》,了解孩子的年齡、興趣愛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環境等信息,與《新生入學社會適應能力檢測表》一并填入,建檔備案,便于縱向觀察,更便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
2.更正家長觀念,進入學生角色。多數特殊學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學齡前,家長們有的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求醫或做各種各樣的康復,希望孩子能變得“聰明”一點,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則是覺得虧欠孩子太多,有一種償還的心理,對孩子比較溺愛,導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長觀念,請家長正視孩子已經是一名小學生的事實,明白孩子只有先學會自理,初步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更有信心地適應集體生活。
三、采取積極的心理疏導
1.加強對特殊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教師做到從細微處著眼。特殊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聲說話,不愿動腦筋,害怕教師提問等等。教師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導和排除他們的這種心理障礙。
2.對特殊學生作業中的心理疏導。針對特殊學生的自身情況,從深度上要與普通學生區分開,有不同的作業要求和不同的作業量,使這些學生能吃得了,使他們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評判作業時,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不能對學生期望過高,盡可能多地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
特殊學生的智力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學生,他們在認知、注意、情感、意志、個性形成等方面也與正常特殊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他們也需要不斷獲得各種需要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就是為了讓他們獲得滿足,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1.創設讓特殊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是激發特殊學生學習內動力的必要途徑。為了激發特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課堂要多創設一些機會讓特殊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
2.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教師在特殊學生身上要善于尋找閃光點,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雖然特殊學生智力低下,學習成績差,但他們可能是樂于助人的,愛勞動的,愛集體的,或者有一顆積極上進的心,我們應越過分數的障礙,耐心地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發揚它,以此激勵他學習的信心。
3.對特殊學生學習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在對特殊學生評價中要注重引導、注重激勵、注重進步,使學生受到鼓勵,增加對學習的興趣。(1)表揚法:對于學習成績進步大的,教師大力表揚。(2)等待法:在一些測試中,如果第一次測試不成功可以等待第二次、第三次,以最好的那次記入成績。(3)激勵法:對作業好的,教師在批改時給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勵語言,如“真好!”“你進步很大!”。
五、實施有效的個別化教學
1.進行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語言轉換訓練。特殊學生的語言障礙、語言轉換障礙等都會引起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生思維水平的滯后。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講清楚每一個概念的意義,對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必要的辨析。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多進行必要的學科語言與學生熟知語言的轉換。
2.正確處理課堂上特殊學生與整體的關系。承認學生的差異,善于發現差異,因勢利導。一是在教學程序上從開始到結束,給特殊學以充分參與的機會;二是在課堂提問時,根據難易有目的地提問正常學生與特殊學生;三是在課堂訓練中,難易要分層,基本題可讓特殊學生做,及時對他們的缺陷進行補償。
3.注重特殊學生有效的個別輔導。首先對特殊學生可采取課前引導預習、提前指導的方式方法,以優化他們的學習心理,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課后對特殊學生重點輔導,作業有錯誤,要及時糾正,做到堂堂清,以防止他們學習上的盲點越積越多。第三,在輔導時要有耐心,不厭其煩。
4.添置必要的輔助特殊學生學習的教具、學具
必要的輔助教具、學具,是幫助特殊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拐杖”。在個別輔導時要充分運用圖片、實物、錄像、投影、多媒體、學具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利用他們的直觀思維、動作思維,讓他們通過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解決學習的難點。
作者:霍佩峰 來源: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6年11期